8月9日,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行了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仪式,活动现场,来自比亚迪和其他国产品牌的13辆新能源车整齐地列阵,而这场发布会的主角却躲在方阵的角落,用他自己的力量喊出了一句“在一起,才是中国车”。
事后有很多人讨论,中国汽车到底能不能在一起?
当下,车市“内卷”激战正酣,有人认为,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,没有情谊可讲。更有甚者认为,比亚迪在发布秀自己的格局是“道德绑架”。回看20年前的比亚迪,不被所有人接受和看好,在他渺小的时候从没有听说过有人给他扣上“绑定爱国情怀”、“道德绑架”的帽子,而20年后的今天比亚迪实现了换道超车,给“中国汽车”贡献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底气,却有人在背后挑刺。
(资料图)
“在一起,才是中国车”并不意味着放弃竞争,而是“心”往一处使,是需要中国汽车企业之间相互尊重,积极参与到公平、透明的竞争中来,而不是表面高举“打击网络水军”的旗帜,却私下进行不正当竞争,甚至是公开发表不当言论。
比亚迪用20年的时间,才证明了新能源汽车的正确性,在这一过程中,比亚迪历经了艰辛。
2004年,比亚迪携三款新能源概念车参加北京车展,但市场的冷淡给了比亚迪泼了一盆冷水,让他们明白,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被广泛认可。
2007年,比亚迪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F3DM,但这并没有为比亚迪带来销量的增长。在当时,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到5%,比亚迪主推的插电混动市场不被业内认可也就情有可原。而比亚迪选择坚持精准的科技创新和产品迭代,比亚迪始终相信,厚积,才能薄发。
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,比亚迪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了20年才迎来如今的高速发展。即使在造车之初受到各界的质疑和反对,比亚迪仍坚定迈入新能源汽车这一“无人区”,并始终坚持技术创新,这种理念始终贯穿比亚迪科技创新全过程。
从比亚迪取得的发明专利中,我们可以看到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。截至目前,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,超9万研发人员,研发总投入超千亿,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,获得15项专利授权。比亚迪已推出刀片电池、DM混动、CTB电池车身一体化、易四方、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,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变革。这些覆盖用户日常驾驶生活方方面面的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,都是比亚迪为用户创新,升级用户超安全、高性能驾驶体验的实例。
在一些不被看好甚至笑话比亚迪的人眼中,认为其在一股脑烧钱。然而,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。正如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所述:“比亚迪深知,要把车做好,要发展新能源,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。”
“在一起 才是中国汽车”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,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基本实现了弯道超车,对于愈发蓬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“在一起”的绝不意味着趋同化发展,“在一起”是一种态度,是共创公平市场环境的姿态,在这个大背景下,中国品牌之间应该互为友军,而不是敌军。中国汽车齐心协力,发展核心技术,筑起技术护城河,才能彻底走出去,赢得全球汽车行业的尊重。